0571-85229858

全日程公布!高鼎博官方网站分子材料表征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将于8月1-2日举办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高分子材料也称为聚合物材料,可分为塑料、橡胶、纤维、胶粘剂、涂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8月1-2日举办“高分子材料表征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2023),本届会议报告将聚焦于高分子材料研究与表征测试技术,致力于为国内高分子材料研究、应用及检测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免费学习平台。

  聂志鸿,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年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8-2010年于哈佛大学George M. Whiteside课题组进行NSERC博士后研究。2011年受聘为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助理教授,2017年获得终身教职,随后全职加入复旦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聚合物与纳米粒子自组装、生物成像与药物释放、等离功能材料等。迄今在Science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论文被引用21000余次。担任Soft Matter期刊副主编,Theranostics、Giant、Supramolecular Materials等期刊编委。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areer Award、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美国化学会石油研究基金青年教授奖、3M公司青年教授奖等荣誉。

  陈爱华,教授,博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系主任。从事液晶高分子、柔性电子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等研究工作,在Nat. Commun.、Adv.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公开国际PCT专利1项。受邀在国内外期刊Adv. Sci.,《应用化学》等发表综述论文3篇;国内/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十余次。先后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李欣蔚,2011年加入Waters,有十几年的色谱、质谱行业经验,负责相关领域的色谱、质谱应用方案支持,帮助客户实现检测效率最大化;对接最新国际材料领域检测方案、推进全国化工行业高端客户合作、熟知细分行业材料分析思路;推动开发应对产业难题的解决方案,基于不同材料类型、不同应用领域、不同产业链需求制定定制化方案指导。

  徐文生,博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2007年7月在天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分别为Karl F. Freed院士和Yangyang Wang研究员。2019年1月入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启动基金等科研项目。已发表SCI学术论文58篇,以(共同)通讯/第一作者在Phys. Rev. Lett.(1篇),Macromolecules(18篇),ACS Macro Lett.(2篇),J. Chem. Phys. (12篇)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4篇。受邀在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化学理论与机制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会议上做学术报告交流。指导的博士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资助。

  朱健,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教授,副主任。主要研究兴趣:高分子精密合成;含硒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合成等。主持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厅重点项目各一项。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各类产品。获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各一项。先后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3项,澳大利亚发明专利授权2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1项。

  曹鹏飞,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高分子材料顶刊RSC Applied Polymers 和国产高水平期刊Supramolecular Materials副主编,美国化学学会Macromolecules和美国材料学会MRS Communications编委。主要研究高性能弹性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性能分析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取得天津大学学士及硕士学位,2015年取得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博士学位。归国前在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担任正式研究员(独立PI, 永久研究岗位),曾获得2021年度R&D 100 Award(国际科研创新界“奥斯卡奖”之称),美国化学会2021年高分子杰出青年奖和2023年材料科学之星。

  张秋红,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2012年获得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起任化学化工学院助理研究员,2015年起任化学化工学院副研究员,2017年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2019年任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201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目前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 JACS, Angew. Chem,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Macromolecules 等杂志发表40余篇论文,撰写专著章节一章,获得授权专利三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项目。

  凌盛杰,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PI、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复旦大学(博士)、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麻省理工学院及塔夫茨大学(博士后)学习和工作。长期致力于然高分子的基础性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转化工作。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Rev. Mater.、Chem. Soc. Rev. 、Nat. Commun.、Sci. Adv.、Adv. Mater.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担任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林业工程学报》、《防化研究》、Materials Futures、Nano-Micro Letters期刊青年编委。主编出版了关于纤维蛋白的专著一部。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获上海市浦江人才、青年东方学者和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支持。

  殷盼超,华南理工大学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教授、特聘研究员,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殷盼超于2009年获得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士学位,之后于2013年获得美国里海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并在2015年在美国阿克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完成博士后研究。在2015年荣获诺奖得主冠名的Clifford Shull Fellow职位加入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展独立研究。2017年加盟华南理工大学,并任中国物理学会中子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鼎博官方网站、中国散裂中子源用户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聚合物基团簇杂化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相关性中的微观机制和理论基础研究,指导质子导体、气体分离膜以及防爆防冲击材料的研发。曾入选相关青年人才计划、“2017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以及2021年度Arthur E. Martell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Prize,目前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近五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 Chem. Sci.、J. Phys. Chem. Lett.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

  汪晓东,男,1967年出生,江苏苏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赴韩国DOOSAN电子集团研究与开发中心做博士后研究,1998年回国在北京化工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时任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后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分别于2001年和2012年赴韩国KOLON工业集团中央研究院和法国巴黎第六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各一年。自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塑料改性、先进复合材料加工、功能高分子设计及合成、相变储能材料设计制备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科技部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原)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作为第一发明人取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的国外高水平英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目前的社会兼职工作包括:中国石化联合会所属“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聚甲醛制备及加工应用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市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塑料》期刊编委、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科技镇长等。

  吕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材料结构发光表征新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重点项目和国家973计划子课题等项目近10项,以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Sci. Adv.、ACS Cent. Sci.、Chem. Sci.、Anal. Chem.、Chem. Soc. Rev. 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1项,已授权7项,专利技术转化2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已获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团体标准1项和企业标准3项。获得2015年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年及2012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王东,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博士生导师。2008 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8 年至 2015 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先后 担任助手和助理教授,其间 2012 年至 2013 年在美国麻省大学 Amherst 分校进行访问学 者研究。2015 年回国加入北京化工大学。 主要从事发展及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聚合物微观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 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出版《原子力显微镜及聚合物微 观结构与性能》专著一部,参编英文专著 2 部,在 PNAS,JACS,Macromolecules 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任 Polymer 编委。

  蒋序林,武汉大学化学院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药剂学,高分子分离与表征。2004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高分子分析组获博士学位,2006年回国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和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和分会场主席,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2项。获得南京市2015年度“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人选,最新的研究项目是合成和准确表征了一系列温敏性改性可注射甲壳素水凝胶,并用于细胞载体、3D打印生物墨水和组织工程原位微创修复等研究。

  叶龙,天津大学英才教授、博导。2015年在中科院化学所取得博士学位,2015-2019年先后作为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物理系工作,2019年10月入选北洋学者英才计划进入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工作,2020年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迄今,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Mater., Joule, Adv. Mater., Mater. Today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100余篇论文,为4本英文专著中撰写了章节。全部论文SCI引用超过18000次,H因子为68。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北京光源、上海光源、澳大利亚光源、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多个大科学装置的18项课题(其中,上海光源重点课题1项)。先后荣获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9-2022连续四年)、英国皇家化学会JMCA新锐科学家、Materials Today Energy青年科学家、RSC优秀导师等荣誉。

  赵英杰,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化学所,2011-2016年先后在瑞士日内瓦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获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目前为青岛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化学会青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二维高分子材料。主要致力于晶态高共轭二维、三维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和能源、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通过动态共价化学、自组装等方式在溶液相、界面以及晶体相中实现高结晶性有机二维、三维材料的制备,探讨该种新材料在光、电催化、储能等领域的应用。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 Syn., Nat. Commun.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100余篇。

  黄木华,博士,北京理工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学位, 2006年获中科院化学所理学博士学位。2006-2011年,先后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urich)和英国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进行博士后研究。2012年3月加入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为研究生讲授《新型含能材料》课程,为本科生开设《Designing Organic Synthesis》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实践》课程。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装发项目以及企业横向合作课题等多项,总经费超过4000万元。具体研究方向包括:(1)多孔高分子材料;(2) 退役含能材料的资源化利用技术;(3)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已在Nature Chemistr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Chemistry of Materials, Green Chemistry和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和中国国防发明专利30多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8项。

  邝江濛,博士毕业于英国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地理地质及环境科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质谱技术分析环境中的痕量污染物。本科及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1年加入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负责环境化工领域液相色谱质谱仪的应用支持工作,于质谱分析特别是高分辨质谱分析有着丰富的经验。

  王静刚,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博导,中国塑料加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宁波市创新领军人才等,获得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青年科技奖、宁波市科技进步奖等。主要从事生物基高性能聚酯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以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系列生物基芳香单体并实现了高阻隔、高耐热、可降解等系列新型生物基聚酯产业化开发。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企业重大转移转化项目等21项,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研究论文76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88项,主撰写《生物基呋喃聚酯》,《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技术》副主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