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提升科技公共服务水平,发挥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创新要素与资源的集聚、扩散与利用作用,优化本市科技创新环境,支撑科技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面向本市一千余家加盟机构,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优秀服务机构和优秀服务个人评选工作。
经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用户网络投票,评选出了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等10家单位“2014年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最具影响力服务机构”荣誉称号;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10家单位“2014年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最具特色服务机构”荣誉称号;上海市集成电路测试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12家单位“2014年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最具创新力服务机构”荣誉称号;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2014年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最具发展潜力服务机构”荣誉称号;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松江服务中心等22家单位“2014年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优秀服务站点”荣誉称号;马瞡等20名“2014年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明星专家”荣誉称号;吴军生等73名“2014年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标兵”荣誉称号;吴虹等20名“2014年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站点优秀联络员”荣誉称号。下列十家“2014年度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最具影响力服务机构”。
中煤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所属检测中心成立于1982年6月,是独立开展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检测中心是获国家认可委认可授权的第三方国家级实验室,位于奉贤区的上海市综合工业开发区内。
检测中心现有20台(套)大型仪器设施加盟“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近10年来充分依托“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先进检测技术能力,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进一步提高检验仪器设施开机率和使用率,达到社会共享目的,拓展了国内外的业务,已成为中心检测业务比重、经济创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企业产品研发加快进程、缩短周期、节约经费,为企业改进设计和调整参数提供依据,使企业更快更好更顺地进行新产品研发工作。
上海张江药谷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是在上海市科委、新区科委及张江园区的支持下于2004年9月正式成立。
2011-2013年,累计为张江园区685家客户完成超过18万份样品的检测,检测量居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设备共享首位,连续四年位于所在系统对外服务次数排名第一,开展了48个新药临床前的结构确证、质量标准等项目研究,年均共享服务收入超过580万元,协助企业完成新药注册受理近20项,12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服务企业申请国内外专利300多项,为企业节约了上亿元的研发成本。平台公司于2008-2011年连续三年获得市科委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先进集体”,2012-2013年获得市科委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示范培育单位”。2011年被上海市科委认定为“上海市药物结构和成分分析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认定。2013年9月,平台公司顺利通过CNAS质量体系监督评审,进一步提高了在药物结构和成分分析服务方面的质量保证能力。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情所)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最大的科技情报机构和中国竞争情报创始单位之一。上情所的科技查新服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全国查新工作起步最早的查新机构之一,属上海市最早开展科技查新服务的情报机构。1991年,上情所被我国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一级查新咨询机构,也是上海市唯一的国家发明奖查新单位。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作为国内最大的信息源集散地之一,馆藏资源丰富,检索手段先进,配备Dialog和STN国际知名联机检索系统,拥有数百个权威的国内外科技、社科和市场类的高质量数据库。2011-2013年,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咨询中心技术情报部共服务完成了近六千件课题,服务收入约一千一百万元。服务范围涉及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情报服务、情报定制等诸多方面。
上海光源(ShanghaiSynchrotronRadiationFacility,简称SSRF)是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包括一台15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一台全能量增强器,一台3.5GeV电子储存环和首批建造的7条光束线和实验站。
上海光源于2004年12月25日正式破土动工,2009年4月29日竣工,2010年1月19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工程承建单位(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按计划、按指标、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上海光源以世界同类装置最少的投资和最快的建设速度,实现了优异的性能,成为国际上性能指标领先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是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上海光源坚持自主创新,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自主研制的设备超过70%,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相关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2014年以来,上海光源继续发挥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的平台作用,光源的主要运行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用户实验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上海光源后续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上海市中小型电机及系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2010年中小型电机及系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正式挂牌,从事电机及系统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测试、培训、产业化推广等技术创新服务。作为首批上海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平台依托行业知名的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秘书处所在单位为上海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同时整合了国家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中小型电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等诸多行业优秀资源。经过多年发展,通过优势互补、协作对外服务、利益共享,平台已成为行业上最具实力、引领创新、享有盛誉的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近年来,平台累计服务企业3436家,组织各类技术交流及公益培训88次,培训人数10074人次,研发的技术及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达到70%左右,为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解放日报曾头版头条以:主动服务中,企业争相来——上海电科所中小型电机业务实现“王者归来”为题对本机构开展的创新服务工作及行业引领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上海科委主管部门组织的平台绩效评估中,本平台连续2次获得优秀,已成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之一。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由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依托同济大学、联合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组建而成,拥有国内新能源汽车研究和检测门类最多的实验室,技术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是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可为国内外汽车行业提供一流的技术创新服务和人才培训服务。
平台坚持打造核心特色,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平台技术、燃料电池及辅助系统技术、氢能技术、智能车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方向展开各类基础研究,力求不断突破和创新。本平台先后与30多个国内外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伙伴关系,联合开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共性服务,并逐步形成本平台的技术服务特色,即多方位、多样式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将来,平台将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究,追求卓越,致力创新,支撑、引领和服务于汽车产业的发展。
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分类鉴定及应急救援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上海化工研究院)
“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分类鉴定及应急救援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于2008年获得上海市科委批准依托上海化工研究院建立。建立至今,已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形成了危险化学品分类鉴定技术研发及服务的基地和面向政府、社会的公益性服务基地。平台现拥有专用实验、办公场地面积达6000m2,其中实验室面积为4800m2,现有专用较大型仪器设备296台(套),建立了有庞大数据库和图谱库作支撑的基于互联网和综合光谱技术的危险性现场快速定性成套装置,并已在部分机场货栈试运行。
近三年来,平台通过工程承包、技术咨询、对外服务等形式为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各大中小型企业累计提供化学品公共安全技术支持349613次,累计服务企业达到125126家,涉及化学品生产、储运、监管等领域,应用量位居全国第1。目前平台已经形成了年服务收入超过8000万元的经济规模,并且保持每年超过10%的稳定增长速度。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以高性能计算服务为宗旨,不断完善和优化高性能计算平台,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拓展高性能计算市场;积极与上海市及国家重点项目用户开展深度合作,吸引、培养新用户,巩固和发展现有用户;充分发挥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为上海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稳定的高性能计算资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作为国内第一个面向社会开放、资源共享的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已形成一套较成熟的高性能计算服务体系,为科研及工程应用领域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和咨询服务,中心用户数逐年上升,超算中心业务呈可持续发展趋势。2011至2013年,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为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力学、汽车、核电、钢铁、航空、船舶、机械制造、市政建设等科学和工程领域提供了高性能计算资源与应用技术支持,完善了工程应用环境,为用户自编代码、对专业软件进行移植、安装、升级、集成与测试工作。其中2013年为72个新用户开设了正式账号,为137个新用户提供了试用服务,用户数累计达到477个。用户来自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包括一大批国家重点大学、中科院研究院所、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工程开发设计研究院等。
上海材料研究所(SRIM)源于1946年成立的“材料性能试验室”,随着新中国工业的崛起和发展而得到同步壮大。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己成为我国机械工业工程材料技术的核心研发机构。上世纪末,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下,材料所发展成为上海市新材料高科技企业;上海市工程材料技术骨干研发机构和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材料检测机构。
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主要从事材料性能检测(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分析、高分子材料性能、金属腐蚀)、质量评定、仲裁试验、失效分析和安全评估、科技成果检测鉴定及理化检验人员的资格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上海材料研究所是最早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成员之一,将大型科研仪器入网实现平台共享,在加快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广、促进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推出新产品、节能降耗、提高社会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工作成绩突出,我所已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先进集体,多名工作人员也被评为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管理类、技术类先进个人,并连续获得了2008-2011、2012年度上海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示范培育单位的称号。
据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情况统计,2011年度上海材料研究所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加盟的13台设备共提供服务11807次,实际对外服务机时达14370小时,共享服务收入为2054万元,用户数量达8218个,全年网上对外服务次数在系统内排名第一。2012年度我所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加盟的16台设备共提供服务11262次,实际对外服务机时达11793小时,共享服务收入为3078万元,用户数量达7909个,全年网上对外服务次数在系统内排名第一。2013年度我所加盟的17台设备共提供服务8332次,实际对外服务机时达13145小时,共享服务收入为3046万元,用户数量达3695个。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是在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重点建设项目“新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1035工程)项目”资助下建立起来的5个国家级GLP中心之一,由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张江集团公司、浦东科司联合投资建设,位于上海张江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安评中心前身是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毒理研究室,组建于1973年,有41年从事新药临床前安全评价的历史,具有雄厚的研究能力和经验。作为国内条件最好的新药安全评价中心之一,已按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要求运行了11年,于2003年国内第一批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组织的GLP检查,2006年和2011年顺利通过GLP复查。安评中心从中国启动GLP建设开始一直参与了中国GLP法规和检查标准的制订。
安评中心坚持以技术升级推动服务升级的战略,在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及其他国家或地方项目的支持下鼎博官方网站,紧跟国际上毒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一系列新药非临床安全评价模型并在全国推广,包括:标准致癌及替代试验;大鼠围产期及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胎仔毒性试验;心、肝和肾靶器官毒性评价体系;清醒动物遥测体系;免疫毒性评价体系;遗传毒性高通量筛检体系、hERG钾通道筛选体系、Derek毒性预测软件等。2012年中心作为牵头和实施单位,组织全国8家GLP实验室进行了大鼠体内微核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的培训和联合验证,受到CFDA的高度重视,为CFDA制定指导原则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近三年来,安评中心与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共237份,签订的合同经费约为20149万元,向CFDA/FDA/OECD双申报的合同共26份,为新药研发机构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